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崔冰洁:医师多点执业现实困境与解决之道

崔冰洁2023-12-07 10:14:02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3-12-07 10:14:02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观点 (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崔冰洁)


提要:如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保护医师合法权益、保障医师多点执业安全?本文提供了新思路。一、改变以往“病人跟着医院跑”的就诊趋势,统筹建立医师个人公信力与形象。二、除执业医师“专长”信息公开外,塑造医生个人品牌形象,实现患者“跟着医院跑”到“跟着医生跑”的转变。三、推动医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身份转变。特别提出尝试建立医师经纪人制度。


1.jpg

本文作者


“多点执业”是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人才纵向和横向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于缓解百姓看病需求增长与医师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医师多点执业仍面临医师自身顾虑多、第一执业机构态度模棱两可、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解决当前问题,应该加速推进分级诊疗,加强第一执业机构观念的转变,推动医师向“社会人”身份转变,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推动医师开展多点执业解决后顾之忧。


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演变与现实困境


医师多点执业指的是具备相应资质、符合相应条件的执业医师在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注册登记后,受聘于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的行为。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规定,《医师法》虽然在医师执业注册上延续了《执业医师法》的相应内容,但这是医师多点执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入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当前,我国执业医师总体资源不足,多数多点执业的医师第一执业机构为城市大型公立医院,主要流向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院。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存在医师对多点执业顾虑重重、第一执业医疗机构态度暧昧不清、缺乏配套措施等问题,打消了优质医师多点执业的热情,不利于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医师自身角度来看,多重因素致使其意愿不大。


一是责任及风险增大。医师多点执业提高医师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增加了医疗风险。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其印发的《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规定,当事医疗机构和医师对其在多点执业过程中产生的医疗纠纷负主要责任。因此,在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处理棘手的情况下,医师多机构执业的风险远大于单一机构执业。


二是工作任务繁重,心有余而力不足。居民健康意识提升,老龄化加剧,公众已经从“讳疾忌医”、“能拖则拖”转向“健康预防”和“及时诊治”。但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仍不全面,患者仍倾向于“名医”“名院”。保质保量是医师多点执业的前提基础,我国医师特别是大型公立医院医师普遍存在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本院工作繁忙”成为医师无法注册多点执业的重要原因。正常坐班耗费了过多精力,很多医师不愿意花费休息时间去多点执业。如不能改善大型医院就诊拥堵情况,即使创造再多的外部有利条件,医师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多点执业。


三是现有人事制度下,多点执业影响晋升。在众多限制因素中,医师多点执业最担心的问题是自身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已有超26万名医师多机构执业,其中医师年龄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约占总数的54%,多数医师第一执业机构为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医师遵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医师多机构注册执业虽不需要经单位批准,但是在传统的“单位人”管理模式中,单位对于医师的职级评定、薪酬待遇、绩效考核及科研项目等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项目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只有剥离“体制内”的身份,医师才可以更加自主选择执业地点。


2.jpg

 监督执法


从大型公立医院角度来看,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动力不足。


一是大型公立医院接诊任务繁重,医院鼓励医师多点执业意愿不大。2021年,我国医院诊疗人次达38.8亿人次,其中公立医院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近84.3%,患者在就医时仍倾向于选择大型公立医院。医师多点执业势必会减少其在第一执业机构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若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会对本院正常秩序产生冲击,增加医疗纠纷的可能。


二是“单位人”限制。推行多点执业有效运行就意味着要引导、推动优质医师资源由大型公立医院流向基层医疗机构或者民营医院。优质医师多点执业会影响第一执业医院的利益,大型公立医院排斥或不鼓励多点执业,担心医生外流,或者因医生流动性大导致医疗质量下降等问题。从短期来看,优质医师多点执业会对其第一执业医疗机构的人员稳定和综合竞争力存在挑战。


三是配套政策缺乏科学完整性。我国在医师多点执业激励、绩效考核、医疗责任保险等制度上仍不完善,医师的准入条件、执业范围、执业地点和数量、审批程序没有清晰明确的规定等都成为医师多点执业政策平稳推进的“掣肘”因素。


医师多点执业有序推进的三条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患者树立“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就诊观念。


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等新兴技术,通过健康指导、线上问诊等形式,及时公布信息、解答患者的疑问,减少医疗资源的闲置与浪费,降低医生线下面诊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践行分级诊疗制度,引导各类患者分级诊治。


二是转变第一执业医疗机构思想,推动医师向“社会人”身份转变。


“单位人”观念延缓医师多点执业进程,使医师实现向“社会人”的转变就要改革医院的职称制度。医疗机构应积极转变思想,在不影响本机构医疗事业有序开展、实现本院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制定多点执业医师管理制度,通过简化医师多点执业注册流程、合理开展绩效考核、评估医师多点执业可能性等方式为本院有志于多点执业的医师创造外部条件,实现优质医师资源的共享。


三是建立健全配套的政策措施,包括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制度,医师经纪人制度。


健全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风险承担主体界定与配套政策方针的设计等问题是医师多点执业中的重要关注点。明确风险承担主体、有可依据的政策法规是保障医师合法权益、提升其积极性的关键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中提出“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医疗机构建立和引入医疗风险基金为保护医师合法权益、保障医师执业安全提供了新思路。另外,医师多点执业需要更加完善的医疗损伤鉴定制度,医师、执业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形成权责明晰的稳固关系。在发生医疗事故时,由医疗机构相关部门与病患进行沟通,保险公司来承担与病患后续的赔偿工作。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和激励制度。在现行的医师绩效考核中,医师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等在其考核中占据较大比例,但是多点执业的医师的工作重心会向临床诊治倾斜,导致无法兼顾。因此,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第一执业医疗机构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应综合考量多机构执业医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具备科学性、公平性的考核标准。在医师多点执业过程中,除加强监管,保证医师服务质量外,还要建立科学完整的医师多点执业激励制度。将医师个人的信誉等级、科研成果、诊疗经历及不良记录等内容整理归档,形成医师专属信用档案后进行存档、备案并及时更新。同时,除第一执业点外,医师多点执业的机构也应制定科学的薪酬分配方案,吸引优质医师资源开展多点执业。


尝试建立医师经纪人制度。医师经纪人是专门为医生提供经纪服务的个人、单位或其他组织。由医师经纪公司统一提供多机构执业医师的信息公开、个人品牌建立、多机构执业事项对接、安全保障及法律风险等服务,可以较大限度的弥补医师个人精力和时间的不足。医师经纪人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尚不为大众熟知,其主要职能通过在线复诊、验方分享等方式提高医师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医师与患者间的资源绑定,改变以往“病人跟着医院跑”的就诊趋势,建立医师个人公信力与形象,实现“跟着医院跑”到“跟着医生跑”的转变。(作者单位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健康监督所)


(责编 秋时雨)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