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是如何摧残人体的?
2025-07-18 16:14:02 来源:开封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产业品牌推广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科普(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开封日报 记者张仲鹏)


最近,各地持续高温。高温对人体有哪些伤害?如何防护?


jimeng-2025-07-18-3570-高温.jpg

图片为AI生成


33℃,身体感到热,身体自带的空调系统——汗腺开启工作状态,通过出汗散热。 


35℃,看似人畜无害,实际已经相当危险。气象学上单日气温达到35℃以上被称为高温天气,靠扇子扇风已经无法达到降温目标。身体不得已大量出汗,体内水分不足造成血量减少,血量减少造成脑供氧不足,身体反应变得迟钝,情绪暴躁,3~4小时后就可能中暑。 


37℃,在这个温度,身体一天要排出5升汗液,流失15克钠以及其他矿物质,血液逐渐变得黏稠,心脏不得不面对巨大压力,胸口好像被压了千斤重担,闷得喘不上气。就算在室内,也有中暑可能。 


38℃,出汗已经没作用了,各器官都进入紧急状态,心脏跳动和呼吸频率加快,帮助排热,心衰发病率增加一倍,心脏病死亡率增加1.5倍。 


40℃,汗腺基本垮掉,身体其他器官都濒临衰竭,感到恍惚发晕,“热死人”的案例都是在这个温度发生的。 


42℃,身体到达极限温度,体内器官相当于放在开水里煮,衰竭只是时间问题,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无法逆转。 


老年人多数患基础病,血管内有斑块,动脉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细,造成心、脑、肾供血不足。到了冬季,天气变冷,血管收缩,管腔更细,于是供血更差。为了促进循环,血压被迫升高,后果是心梗、脑梗、脑出血频发。炽热夏季与严寒冬季一样,也是老年人的难关。夏季最大问题是出汗多,血管虽然舒张,体内极度缺水,于是血液变黏稠,心跳明显加快。大量血液被迫推向体表向汗腺提供充足水分。血液的重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营养物向全身输送,黏稠血液运行缓慢,器官明显缺血缺氧,于是发生与冬季同样的危险,心梗、脑梗频发。 


专家表示,保证身体健康办法如下:一是减少户外活动,不是非常必要,在高温天气不出门。二是开启室内空调,但温度不宜控制太低,尤其是老年人肾虚,患有关节病,关节怕凉,温度控制在26℃比较适宜。三是多饮水,老年人神经系统表现迟钝,即使缺水也不感觉口渴,这是最危险的。保持定时、足量喝水,同时适当饮用淡盐水,防止矿物质流失。四是每天定时测血压,有基础病患者按时服药。五是保持愉悦心情,不急躁,不着急,不过度劳累。


(责编:薄荷)

标签:
科普高温生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