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徐鸣:AI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融媒体中心2023-07-04 13:27:56
健康阅读:
来源:中宏网

2023-07-04 13:27:56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AI(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中宏网)


今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重视通用性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AI)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随着AI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的人都毫不怀疑中国教育面临深刻变革。我国现行教育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突出知识点教育有利于学生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也有利于采取统一的标准化考试,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以彰显教育公平。但是,在AI时代,知识体系的更新迭代加快,学生单纯的知识点掌握,并不足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未来迫切需要的是学生具有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必须改造我们的教育,以适应AI技术发展带来的新的社会变革。


1688448726284.png


徐鸣 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


AI时代需要教育做出改变


我国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在上世纪初开始形成的,其间几经变化,逐步形成了现有的教育体制。现代教育的发展大体契合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按照现行教育体制,绝大多数人在完成小学及初级中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进行分流,一部分人读普通高级中学,然后选择工作或进入高等院校学习;一部分人读职业高级中学,然后选择工作或进入高等职业学院学习等。据教育部门数据,我国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普、职比约为5.9:4.1)毛入学率91.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9.6%。不同的受教育程度与不同的教育目的,基本满足了工业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通用性人工智能逐渐崛起;尤其今年以来,国内外竞相推出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显示了AI发展的广阔前景,也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深远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场景,首先是就业压力陡然增大。一般来说,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替代大部分简单的重复性劳动和基础性职业技能是大势所趋,人们的就业前景逐渐变得狭窄。从本质上讲,教育的初心就是人的生存与成长。当人们受教育后仍面临着生存与成长困境时,势必反思现行教育体制的弊端。教育的社会功能似乎在减弱,我们不知道未来社会更需要什么?按现行教育体制测算,一般人的受教育年限是十至十五年;而十至十五年之后需要什么样的劳动技能或将出现什么样的新职业,我们如今难以预料。


我们可以预料的是,未来社会是一个AI社会。在AI社会,人们大体将分成三种类型:1.与AI协同发展的人,这类人有着较强的科技素养;2.利用AI工具的人,这类人有着较强的AI素养;3.做AI做不了的工作的人(基于亲近人性的原因,有些人更愿意接受人类原创的艺术品等),这类人有着较强的人文素养。AI具有不断更新迭代的特性。AI的更新迭代将推动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对人类自身发展提出要求。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卷”表示社会竞争的话,我们未来不仅要与人“卷”,还要与AI“卷”。我们可能不知道,现行的教育要帮助学生塑造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但是我们知道,在一个持续更新迭代的社会,学生更重要的是掌握强大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做出改变,在普及基础教育之后,从知识点教育为主迅速转向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为主。唯有自身与AI一起成长,才能在AI社会得到更好发展。


AI时代教育改革条件充分


在AI时代,AI及科技的发展不仅对教育改革提出了要求,也为教育改革创造了充分条件。互联网课程、智慧型教育、社会化培训及AI教学评价等,为即将到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首先是互联网课程,为未来教育供应丰富的教育资源。所谓“互联网课程”,主要是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简称“慕课”)。2012年,中央电化教育馆承担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这个服务平台开放了涵盖中小学智慧教育、职教智慧教育、高教智慧教育等的标准网络免费课程。除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外,许多地方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机构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课程;尤其是国内外一些顶尖大学开放的网络课程,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2022年,网易有道与高等教育出版社携手推出中国大学生MOOC,已经成为最大的中文慕课平台。这些开放式网络课程提供了普惠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各类学生及成年人的自我学习、终身学习创造了丰富的教学机会。


其次是智慧型教育,为每个学生安排个性化教育场景。所谓“智慧型教育”就是一种个性化教育,主要通过AI工具实施“因材施教”。在AI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运用AI工具,对每名学生的智商和特长进行精准测试,为个体学生规划重点学习方向,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个性化教育是一种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进行适时调整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能力,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的能力,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个性化教育通过智能学习管理系统、AI教学软件、在线学习等平台,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的范式。


再次是社会化培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社会教学服务。在一个较为普遍的自学情形下,社会化的培训教育必不可少。广泛的社会化培训可以帮助自学学生答疑解惑,做学科系统讲解和考试辅导等。线下存在的各种培训教育,也为处于自学状态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场所,是自学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环节。这些年,我国社会化教育培训日益繁荣。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社会化培训加强管理,有助于社会化培训健康发展。今后,公办教育机构可以进行教育培训,民营教育机构也可以进行教育培训,两者相互竞争、相互促进,更有利于提高社会化培训的效率与质量。


最后是AI教学评价,为检验自学效果编制AI考试软件。自然语言大模型正在逐渐演变成AI平台,众多的应用插件,丰富了AI的应用场景。AI考试软件则是应用场景之一。学生通过各种AI考试软件,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测试,能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不断提高自学的成效。


AI时代,稳妥推进教育改革


自古以来,中国都有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改革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必须稳妥推进。我们以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线是从知识点教育转向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以培养多元化的技能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大力营造自我学习的社会环境,形成在校学习和自我学习并驾齐驱的教育格局;教育改革的驱动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以此推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鼓励自学成才”。自学成才是指个体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活动,提升身心品质,掌握一定的技能与知识,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系列以高等教育为主体的自学考试制度。设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的初衷是弥补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而我们现在大力提倡自学成才,则是希望运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早日成才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每一个学生在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甚至小学教育之后,获取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便可进入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大学的自学阶段。这样,大部分自学学生有望突破在校学习的固定程式,在16~18岁之前完成高等教育学习。在学习的最佳年龄完成知识积累,留出充分时间进入技能型或研究型人才的创新实践,为在AI时代的自身发展营造出更多优势。


鼓励自学成才的驱动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我们要把自学考试从以高等教育为主扩展至普通高级中学、职业高级中学教育、甚至试点初级中学教育。在自学考试评价机制方面,暂时试行两套并行办法,一套与现有的在校教育基本衔接,另一套从高级中学开始,实行书面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借鉴国外MTC(能力素养成绩单联盟)的某些做法,运用AI技术对学生的能力素养做出持续性追踪评估,重视创新能力,防止“一考定终身”。在社会政策上,对完成高等教育学业的技能型人才自主创业采取一定期限的扶持措施,对研究型人才则可以安排至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业等担任研究助理,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创新。


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要顺应AI发展趋势,遵循人民的意愿,稳妥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一定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更加光明的未来。(作者:徐鸣系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会长,原文编辑:王镜榕)


(责编 秋时雨)


关键词:专访 教育
2023
相关推荐
  • 徐鸣:AI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徐鸣:AI时代呼唤教育改革

    聚焦健康中国 AI(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中宏网)今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重视通用性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AI)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

    融媒体中心2023-07-04专访 教育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