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赵宪庚:建立自主的核医学医药健康产业链

康梅2022-05-02 19:33:48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2-05-02 19:33:48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核医学(第一健康报道融媒体中心 记者康梅)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多位院士进行了精彩演讲,凝聚发展共识,探讨建设路径,希望能通过科研创新促进我国医学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核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是利用同位素及放射性药物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医学药学研究,在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诊疗及预后判断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20502203205.jpg

赵宪庚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核医学诊断快速、准确、分辨率高,是当前各类诊断技术中唯一能实现活体代谢过程显像的技术。核医学结合分子生物学药物用于治疗,可精准特异性地靶向肿瘤,实现病灶的定点清除,与化疗和体外放疗相比,副作用更小。


全世界有10000多家医院都在使用医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如果没有医用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核医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反应堆辐照是制备医用同位素,特别是制备治疗核素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利用反应堆生成的医用同位素有四十余种,在所有医用同位素种类中占比超过80%。另外,加速器生产也是医用同位素的来源之一。


临床上常用的医用同位素主要有8种。这8种医用同位素在我国的用量需求,到2030年将增长10倍以上。其中,用量最大的是钼/锝和碘-131。


目前,放射性药物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远远超过我国。


根据世界癌症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我国在2020年新发癌症患者457万人,占全球的24%;死亡的人数是300万,占到全球的30%。然而,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我国核医学应用和普及程度尚存较大差距,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从拥有的核医学诊疗设备数量来看,我国也有很大缺口。


医用同位素缺乏自主、稳定的供给保障是制约我国放射性药物及核医学发展的关键。我国医用同位素需求量大、年需求量增长率高,但自主化产能低、缺口很大,严重依赖进口。


在堆产的医用同位素中,除了碘131我国能够自主保障20%的需求,镥-177自主保障5%,锶-89自主保障10%以外,其余全部依赖进口。


我国“在役”且具备医用同位素制备能力的反应堆仅有5座,产能远远不够。未来几年,全球医用同位素主要生产堆大部分面临“退役”,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我国放射性药物种类少,研发跟随欧美,多为仿制,原创新药匮乏。研发团队技术和资金薄弱,多止步于基础研究,较难转化为产品。


鉴于此,2021年6月,国家原子能机构等8部门发布了《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瞄准医用同位素生产、放射性药物研制需求,加快建立稳定的自主供给体系。


在国家政策利好与行业助力共同支持下,放射性药物研发已进入快速提升期,但与国际相比还有明显差距。


中国工程院作为国家高端智库,于2021年设立了“国家核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咨询项目。项目主要聚焦医用同位素自主供应体系、放射性药物研发体系和自主品牌高端核医疗装备发展,开展战略研究。


项目历时1年,已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完成了5份项目研究报告,为核医疗健康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经过1年的工作梳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医用同位素生产方面,我国部分反应堆整体水平与国际基本同步,但数量偏少、规模偏小,部分医用加速器产品与国外同类产品不相上下,但能够实现国产替代的仍是个位数。第二,在放射性药品方面,缺乏针对放射性药物特点的管理体系等,10多年无一例创新型药物上市,仿制药受制于医用同位素短缺断供,始终难以实现突破。第三,核医学临床接治(诊疗)患者人数远较其他科室低。第四,核医学人才匮乏,学科发展不充分、不均衡。


要促进核医学产业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第一,出台促进核医学卫生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的“一揽子”顶层政策规划。第二,进一步优化核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监督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第三,大力推动核医学卫生健康领域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和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第四,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立核医学卫生健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示范区。第五,积极推动核医学“走出去”,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贡献。


(责编: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