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壬寅立冬 | 冬行冬令 万物养藏

董思宇2022-11-07 09:23:02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2-11-07 09:23:02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节气(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作者董思宇)


1.jpg


2022年11月7日,农历壬寅年十月十四,18点45分,太阳到达黄经225°,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立冬。


立冬是八节之一的重要节气。其字面意思是冬天开始。实际上,立冬并不等于冬季到来。如果按照气象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才算真正入冬。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条件不同,各地的冬季并不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


1、立冬节气气候特点及气候对人体的影响(五运六气因素分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立,寒冷的冬季开始。冬,同“终”,是秋收作物收获储藏、动物将归巢避寒冬眠之意。


意思是说,万物休止,最大限度的减少能量消耗,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的生发做准备。人是宇宙的微尘,无时无刻与大自然保持着无形的链接,随着地球上四季更迭,此时也将生机潜藏内守。


2.jpg


立冬正处于壬寅年“四运”和“五运”交替的节气。因此将这15天分为两个阶段来看。


第一阶段:2022年11月7日立冬至2022年11月11日,五运六气因素包括:


壬寅年中运:“木运太过”


(影响全年的气候特点:风。)


在泉之气:“厥阴风木”


(掌管下半年的气候特点:风。)


五之气主气(地气):“阳明燥金”


五之气客气(天气,当令之气):“太阳寒水”


四运主运:少商(金运不及则火运太过)


四运客运:少商(金运不及则火运太过)


这4天延续了霜降节气的气候特点,昼夜温差大,昼暖夜寒。人很容易被湿寒之气所伤。平时气虚乏力、怕冷、眼皮沉者应及时补足阳气,如果出现皮肤发紧,筋紧,身体局部出现寒凝气滞、肌肉僵硬,可用点含桂枝的食材来温阳化气、解肌通经;阳气盛、血热者,应注意点滴收阳入肾,避免阳不归仓,颗粒无收,肾精亏空,滋阴收阳时应加上健脾的山药粉,避免寒凉伤脾。


第二阶段:2022年11月11日至2022年11月22日小雪,五运六气因素包括:


壬寅年中运:“木运太过”


(影响全年的气候特点:风。)


在泉之气:“厥阴风木”


(掌管下半年的气候特点:风。)


五之气主气(地气):“阳明燥金”


五之气客气(天气,当令之气):“太阳寒水”


五运主运:太羽(水运太过)


五运客运:太羽(水运太过)


第二阶段这11天,从四运过渡到五运。主气阳明燥金,客气(当令之气)太阳寒水。主、客运由少商(金运不及)变为太羽(水运太过)。金能生水,使得寒水之气一家独大。


水生木,水克火。因此在这段时间,水气旺,木气旺,火气衰。木应肝,火应心,肝胆之气过旺,容易出现夜不能寐,入睡难(明明人觉得很累,但是眼睛就是睁的大大的睡不着,还想再熬一会儿。)或半夜子时易醒。而此时正处于一年之中心气最衰的时候,尤其是年老体弱和平时心脏不适者,应提前饮食预防,一般在子时或者午时要多加留意,切勿熬夜,谨防突发心衰等心脏急症。


综上所述,立冬节气,冬行冬令,气候寒冷,对人体有利之处是,利于体内阳气的潜藏。不利之处是,肺畏寒,容易感冒发烧。由于寒凝导致的皮、肉、筋紧,出现四肢厥冷、局部肢体僵硬、面神经瘫痪、脑梗、心梗等。本身阳气不足者,切勿饮食生冷、过劳、熬夜,容易引起胃寒腹痛、心衰等证。


立冬15日后是小雪节气,将进入壬寅年终之气和终运。终之气当令之气为厥阴风木,主气太阳寒水,主运、客运皆为太羽(水运太过)。将形成“冬行春令”、“三水生三木”的气候特点,阳气被过早生发。因此,真正意义上宝贵的冬藏,只有立冬这半个月。因此我们学习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务必要顺应冬三月养生之道。


3.jpg


2、冬三月养生之道,饮食起居建议: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我们来逐字逐句地拆解。


(1)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


闭,意思是把门关上,是阳气开始收藏的时候。


藏,有两层涵义。一是闭藏,隐匿的意思,冬天天地之间都是隐匿而不暴露的状态。我们细心观察身边的环境,动物昆虫都蛰伏起来不再外出活动。草木凋零萧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树木把阳气藏到树根,等待春天蓄势待发。第二层含义是,人体五脏六腑的精气都要归藏入肾,充盈肾精。因此冬三月要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少思虑、不调动元气、肾精,不消耗透支阳气。


水冰地坼,是指冬天地表的水结冰了。大地被冻裂了。一派天寒地冻的景象。


无扰乎阳,不要扰动阳气。比如按摩、踩背、足疗、电疗、刮痧、拔罐、蒸桑拿、冬泳、盲目健身出大汗、饮食大补,补的满面红光,这都属于阳气被扰动。


很多人身体不舒服想着不吃药,通过一些理疗手法缓解不适,结果发现当时舒服了,第二天浑身酸软没劲,阳气被扰动后,人容易气虚。就像蒸馒头的过程中掀了锅盖,气跑掉了。人的阳气是在哪里,哪里舒服,当人本身阳气不足出现虚症,比如腰背寒凉疼痛,此时进行按摩,就是把潜藏的阳气调动到表面。由于在阳气外浮的过程中,寒气会乘虚而入,寒气进去抵消了一部分阳气,所以阳气会相应的损耗,这样就造成,按摩捶打后的两天,人会感觉更不舒服,更紧了。


还有的人喜欢踩背。有句古话叫:冬不按跷,按就是按摩,跷就包含了踩背。后背为阳,走的是督脉和膀胱经,督脉是“阳脉之海”,膀胱经属于太阳经。冬三月尽量不要去踩背足疗。不知不觉中把阳气泄掉了,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如果出现脖子不舒服、腿脚无力、鼻子出血、腹痛肠鸣、拉肚子等,这些问题都和冬天按跷有关系。


还有些人喜欢挑战,比如冬天天寒地冻的时候,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冬泳,还听说经常冬泳的人不容易感冒。学习中医养生文化的人,切记不要人云亦云。人的体温就是37度,你跳进冰冷的河水里,从37度到接近0度的温差极大,自身的阳气不断的代偿到体表,身体内阳气调出来多少,阴寒之气就进去多少。况且人体这时候会激发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不断调动元气来护体。人的这点元气可不够这么消耗的。


敏感的人可能就感冒了,感冒不一定是坏事,它是身体内正气阳气和外来的邪气寒气在打仗。那么不打仗就是好事吗?不打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超级强大,没人敢打,这是极少数超级大国能做到的,维持了一种高层次的平衡;另一种是一个国家根本没有抵抗力量,敌人几乎不费一枪一弹就全部占领了,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平衡。


长期冬泳而不感冒的人,除了极少数是体质强壮的,更多的或许是已经没有感冒的能力了。因为寒邪已经深入脏腑甚至骨髓。寒伤了肾,腰为肾之府,就容易腰疼。肾气虚了,头发容易脱落出现谢顶。寒入血导致血凝,皮肤长斑。寒入大脑,脑萎缩、老年痴呆。因此我们说,冬泳这也属于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它不断在燃烧脊髓(能源)气化作元气来护体,同时寒气也不断的侵入脏腑百脉,不知不觉落下病根。


冬天饮食大补也容易出问题,比如说每天晚上喝大酒,喝到脸红脖子粗了还继续喝,甚至喝到吐了才停。酒为大热之物。晚上属于一日之冬。在冬季的晚上,用大热之物扰动气血浮于表面,打开了毛孔,阳气一点一滴就跑光了。


这就好比每天花光自己兜里刚赚的钱,还要继续透支信用卡花自己明天用来养老养命的钱。冬天晚上喝大酒的人,一般到了夏天,该向外释放的阳气的时候,结果体内没有了,接不上茬,就会出大问题。有的人一下子不至于出现生命危险,可能就是出现湿热了(大小便处湿、痒),有的耳鸣了、脑鸣了(鸣就代表里面空了,精气亏虚了。)


很多人习惯成自然,很少冷静思考,这个病到底是怎么来的,从来不找自己的原因,无知者无畏,知道的越多,敬畏心越重,懂得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离疾病和痛苦就越远些。


4.jpg


(2)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古人讲“早卧”,指的是戌时初晚上19点-20点之间睡。“晚起”指的是4-5点寅时尾。这个早睡晚起,是取决于日出和日落的时间。古人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这是古代处于农耕文明时代,家家户户没有电子设备(电灯、手机、电脑、电视)所以太阳落山后,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么就只有睡觉吧。


那么电子信息时代的人,工作学业繁忙,早睡条件不具备但又希望能够健康长寿,那么建议晚上睡觉最晚不应该超过21点。21点是三焦经开,此时睡觉利于身体百脉清理垃圾,如果过了23点再睡,则不易入睡,因为此时是少阳胆经旺盛,胆是肝的库房,肝开窍于目,当少阳之气开始上升了,人就容易更精神,这个时候入睡更难,可能要熬到凌晨两三点才有睡意。


药王孙思邈:“早起不在鸡鸣前,晚起不在日出后”,鸡鸣是凌晨3点,日出是早上5点。早上起来后,不要外出,要等太阳出来了,再出门活动。一是温差大,人容易受寒。二是太阳出来后,地表的阳气上升,,被阳光照射后,空气会加速对流,漂浮在低空中的尘埃、浊气空气很快就干净了。


现在很多学生课业压力很大,经常熬夜,这将直接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视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我们常常以“一天睡够8个小时就够了。”这样的标准来判定睡眠与健康的关系。实际上,在正确的时间睡觉才能养命(晚上9点-凌晨3点,为养命时,务必睡觉。),否则睡的再多也只是补充体力。睡觉的目的是养阴(身体自我透析,过滤血液中的垃圾,同时生成新鲜的血液供脏腑正常运行使用。)


(3)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意思是把自己的情绪、情志收敛起来,切忌大喜、大怒、大悲、大恐。即便有什么特别值得开心的事儿,也不要去张扬,自得其乐,自我陶醉一下就好了,把一切都放在心里,好像怀里藏了个宝贝一样,不能让别人轻易知道。无论这一年是否真的收获很大,心里都要认为自己已经有所得,知足常乐。


5.jpg



(4)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去寒就温。去,是远离的意思。就,是靠近的意思。我们常说的“各就各位”,就是自己靠近自己的座位坐好。冬天的时候,我们要远离寒冷,靠近温暖,一定要穿能御寒的厚衣服。很多爱美女性,不喜欢冬天裹的厚厚的很笨重,就喜欢相对轻薄、露着脚踝、脖子,贴身的衣服穿的很宽松,当啷当啷随时能灌进去风。美丽冻人感冒发烧,伤了肾,掉头发是小事。年年冬天如此,伤了命就不是小事了。


当外面太冷的时候,人体是需要调动体内的阳气出来御寒的,这个过程相当消耗阳气,阳气出的同时寒气会乘虚而入。人是宇宙中的尘埃,当整个地球都受到水星带来的寒辐射。人如果为了美穿的少、穿的薄,就相当于把一个热乎乎的刚蒸熟的鸡蛋扔到了冰箱冷冻,那点温度根本支撑不了多久,一旦热量耗尽,寒进入脏腑骨髓势如破竹,这个时候人就危险了,整个人都冻透了,就出现失温。


当然去寒就温也讲究一个度,不能光注意保暖,穿太厚,还烤着火、烤着暖气,热的出大汗。这种做法就是太过,阳气会过早生发出来,不利于收藏。冬天洗澡水温不要太高,暖气不要开的过旺,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23度之间,人比较舒服,也利于阳气潜藏。


使气亟夺,这个气主要指肾气。亟,就是快速的意思。也就是说冬三月,如果阳气没有潜藏好,被扰动,被提前激发了,阳气就会很快从皮肤毛孔泄掉,跑了。速度快到你根本来不及反应。


以上就是对应冬三月的养生法则,无一不围绕一个“藏”字。天人合一,是华夏先祖亲身验证,代代相传的哲学思想,一直科学的指导我们生活。


(5)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则伤肾,意思是如果违背了冬季养藏之道,就会伤肾。


中医基础讲:肾主骨生髓通脑益智,肾主水,主纳气,主生殖,主一身之阴阳;牙为骨之余。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如果肾气被伤,将影响孩子骨骼生长发育,个子长不高,长的慢;还会影响智力发育,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肾气虚可能会出现牙疼或者牙齿脱落,耳鸣、耳聋,出现喘、水肿、大小便不利,容易影响生殖之精,甚至出现脑萎缩、老年痴呆。


春为痿厥,意思是到了春天轻的容易四肢萎软无力,重的甚至脏腑失去机能。


痿,比如肌肉萎缩、肌无力,好像瘫痪了一样,肢体软弱,筋脉弛缓不收,使不上力气。久痿虚极,会连累脾、肾精气虚弱衰败。肾经连着舌头根,脾经连着咽喉、舌头的下方,所以脾、肾伤的久了,舌体会失去精气的支持,舌头这块肉就瘫软无力,那么人可能说不出话,甚至没法呼吸,吞咽困难等。


厥,《伤寒论》里讲“凡厥者,阴阳气不能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人体内的气、血、津液,应该是运行周身,如环无端的,叫阴阳气相顺接,是一个圆圈。厥,就是有了一个决口。哪里决口了呢,就是四肢末端。所以厥,主要表现就是四肢冰冷,膝关节到脚趾头,肘关节到手指头,都是寒凉的。中医讲“肝主四末”,我们的四肢末端都是归肝管。很多女性秋冬季节手脚冰凉,严重的春夏都是冰凉的,这就是厥冷之症。冬天的时候,阳气该藏而没有藏好,肾水亏虚,无法生肝木,无冬藏就无春生,所以肝气就虚弱,肝气不足,四肢末端的阳气就上不来。


身体的一切疾病,都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学习中医养生文化,一个是知道因果关系,注重预防,防患于未然。另一个是,能提前抓住身体的求救信号,不至于把小疾积累成大病。


奉生者少,意思是支持我们生命延续的因素少了,当我们违背自然规律的时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相对应的生机就减少了。人生活在地球上,不可脱离天地自然的运行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之根本,是万物之终始,也是死生之根本。我们作为宇宙的微尘,瞬间生灭,根本无力抵抗自然力。因此,多向古圣学习,遵守天人和谐之道。


(责编 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