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针对“隐形杀手”吴继敏教授给出六点对策

马源2019-11-22 20:34:12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19-11-22 20:34:12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专访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主任吴继敏教授


聚焦健康中国  胃食管反流 (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韩琳 马源)


胃食管反流病与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的统计,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为5.77%。北京、上海、西安等大城市的患病率高达16.98%。


“哎呀—感觉有东西如滔滔江水涌了上来.......”


“咽喉部总觉着有什么东西......”


“老是反酸水,很恶心.......”


“下胸部经常感觉到烧灼般的疼痛.......”


“感觉像是还有慢性呼吸道疾病.......”


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症状变化多样,容易给患者造成干扰,以至于经常出现走错门诊现象。


未标题-1.jpg

图为吴继敏教授接受第一健康报道记者专访


11月13日,为搞清楚胃食管反流病的迷惑性症状,第一健康报道记者专访了在胃食管反流病拥有13年临床经验的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吴继敏教授。


胃食管反流病严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据最新调查显示,在因上消化道症状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中,有29.72%的患者患有胃食管反流病。


症状变化样数多 入错门槛疗无效


据国外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有关症状有70多种,容易让人找错诊疗科室,其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可达到上百种,除了最典型的反酸、烧心之外,表现形式还可分为呼吸道症状,如慢性咳嗽、哮喘、肺纤维化等;耳鼻喉症状,咽部异物感、喉部发痒、声音沙哑、鼻塞、耳鸣等;严重者可出现反流物进入气管导致的反复肺部感染、甚至窒息死亡。


由于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症状十分多样,且又与其他很多疾病的临床症状有诸多的相似处,所以它的误诊率很高,据报道,有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被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哮喘、鼻炎、咽炎等。


“胃食管反流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疾病,很多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最初基本都是从其他科室转过来的。”吴继敏谈到,“胃酸反流至食管后又持续向上,跑到肺部,会引起反流性哮喘,到喉咙口会引起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及反复咳嗽。”正是因为这个疾病的症状表现庞杂多样,“走错门诊”的事件经常产生。


他强调,如果出现不明起因的失眠、顽固性慢性咳嗽、胸闷胸痛等症状,在其他科室久治不愈,须警戒胃食管反流病。


忽视小症状 就诊不主动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慢性疾病,简单来说,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机体的防御机制削弱和食管清除酸的能力下降而导致的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会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吴继敏讲道“即便是受到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侵扰,却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不知道自己患的是什么疾病。”


“不正确的饮食方法和生活习惯,造成了中青年人士成为胃食管反流病 '侵袭'的重点对象。暴饮暴食,过度酗酒等不良行为对贲门造成了伤害,进而增加了疾病的诱发因素。”他补充道。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年青人群不愿意在就医上花费时间,逐渐呈现去药店自行购药现象,最后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吴继敏强调: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隐形杀手”,是无法捉摸的东西,但反复的反流刺激,就会引发贲门癌,咽喉癌,窒息等,一定要重视反酸,嗳气等小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


培养好习惯 根治需趁早


吴继敏表示,胃食管反流病是可以根治的,对疾病症状要做一个正确的判断,进而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法,在没有正确判断出病情的情况下,不要盲目服用药物。


面对“隐形杀手”胃食管反流病,吴教授给出了六点预防对策:


一、不要暴饮暴食、过饥过饱、或吃得过于油腻、每餐饭坚持八分饱最好、能少得病、延长寿命。


二、减少吃刺激性食品、如烈酒、浓茶、咖啡及辛辣食物等。


三、蔬菜水果不可少、多吃白肉取代红肉、适当补充奶制品。中老年人可以喝些酸奶或益生菌、以补充肠道内的有益细菌。


四、重视早餐。许多年青人早上不吃饭,这对身体一天能量运动调配不利,最容易伤胃。


五、注意饮水和食品的卫生质量,不吃被微生物或细菌污染的食物,尤其是烟熏、霉变食品。


六、缓和工作之余、少熬夜、多活动。


(责编 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