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健康报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表扬媒体        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媒体

观两会|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打造中医药文化金名片 助力中医药服务走出去的建议

编辑部2022-03-04 10:20:53
健康阅读:
来源:第一健康报道

2022-03-04 10:20:53


      传播正能量 创造新价值;第一健康报道——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平台,专注新时代健康品牌建设与传播,是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公开表彰媒体。

聚焦健康中国 观两会(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编辑部)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乃科日前发文,建议打造中医药文化“金名片”助力中医药服务“走出去”。


陈乃科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新冠疫情爆发后,“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抗疫方法发挥独特作用、引发世界关注,中医药迎来走向世界的机遇。同时,中医药也是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高达47%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药能代表中国文化符号。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人文关怀和影响力,让世界更深刻了解“中国智慧”。


微信图片_20220304102406.jpg

陈乃科资料图


近年来,虽然中医药国内传承发展势头良好,但国际推广面临现实难题,海内外发展极不平衡。应破解中医药文化“走出去”难题,强化中华文化海外宣传。


一、面临问题


(一)国外中西医结合不足,中医文化处于边缘地位。在西医主流地位下,国外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由于海外宣传力度不够、翻译不准确,国外民众对中医药的尝试止步于推拿、拔罐、针灸等浅层服务,基本不了解中医药毒副作用小、给药方便、改善体质等优点。与国外医疗机构协会的合作不足,国外中西医结合的医学实践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二)国际检验标准缺乏,文化冲突点有待破解。国外民众注重严谨,每一种西药的成分都有详细的数据,但中药很难用数据精确解释,每一味都是包含多种成分的“复合药”,这让不少外国人担心中药的毒副作用。西医讲究标准化,中医辨证施治等文化有待进一步融入。中药材属于检疫风险较高的植物产品,国外准入要求严苛,许多中药因特性很难通过国际检验标准。


(三)法律医保政策制约,中医药面临“亚文化”处境。中医药在一些国家仍未取得合法地位,从业人员无法注册为医师,大部分国家也未将中医药纳入保险覆盖范围、未进入当地医疗体系的主流,在立法、标准制定、教学体系、人才培育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四)中药贸易逆差巨大,“洋中药”文化大行其道。侨胞反映,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形势紧迫,目前有近千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一些名优中药配方的知识产权被韩、日等国据为己有,制成高附加值的成品药高价返销我国,中国每年天然植物药进口已超过6亿美元,并以每年200-300%的速度增长。日韩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80%-90%的份额,而我国中药材虽具有世界第一的产能,却因原药材质量低下或半成品技术含量不足,出口额仅占世界中药市场5%左右


微信图片_20220304102425.jpg

陈乃科资料图


二、对策建议


(一)深化“中医关怀”,与海外华侨华人守望共赢

海外华侨华人从事中医诊疗的从业者有近三十万人,是海外推广和宣介中医药文化最为直接和基础的力量,但存在分散和良莠不齐的情况。建议一方面联合海外侨团整合资源,建立中医药海外推广统筹协调机制,把华人从业者和中医诊所纳入中医海外发展战略的轨道,切实提高海外中医药从业者的水平,助力海外中医药行业水平和形象的提升;另一方面,践行“为侨服务”宗旨,加大中医关怀慰问海外侨胞力度,如组织中医线上义诊、推动海外华人医院与国内医院合作等。


(二)加强政策对接,实现中医药与各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发展

我国已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中医药合作协议,2021年《关于支持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在海外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中医药中心。建议积极参与中心建设,通过现有政府间合作机制、友好城市交流和贸易推广,加强传统医学政策法规、人员资质、产品注册、市场准入、质量监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有条件的中医药机构“走出去”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重视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对接国际医学协会和组织,参与国际传统医学发展战略和标准规范研究与制定工作,突破中药标准设置的技术壁垒,为企业走向海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中医药与沿线各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发展,促进国外民众提升认可度。


(三)强化创新宣传,实现中医文化国际化传播

实施浙派中医文化工程,借鉴韩国《大长今》传播经验,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文旅康养、文艺影视作品的国际传播渠道,以中医药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搭建中药海外注册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保健品、功能食品等方式在沿线国家进行注册,进入沿线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利用现有中医药标杆企业的知名产品或中医科研成果,如新冠肺炎疫情发挥作用的中医预防方等,在友好国家发挥“试点”效应,逐步打通国际化医药合作通道。服务中医药产业“走出去”对接销售渠道,形成知名品牌、扩大市场份额。挖掘跨文化翻译人才,使翻译后的中医理论被西方人看得懂、想得通、能接受。


(四)着力拓宽领域,实现中医药服务贸易稳步发展

建好国际专业展会“引进来、走出去”,通过展会平台让国外机构和厂商深入了解中医药产品规范化的发展链条,支持国内企业参加国际展会开展对接洽谈、学术交流、境外认证、商标注册,拓展海外市场。探索海外中医药中心和基地建设,优化产地种植、生产加工、零售服务等产业链,在中药材加工、炮制、包装仓储和运输方面加强监管,确保中药材质量与声誉。加强国际产业合作,如国内专注传统方剂、中医理论、保健品茶饮品的创新研发,国外贸易商通过配方以“中成药”“植物药”等注册生产,整合资源实现共赢。(源自两会媒体群)


(责编 薄荷)



2023
相关推荐
©Copyright 2013 - 2023北京第一健康报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10-52478634京ICP备15039216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40924号技术支持:中互信达